墨憶流光,二十年來砥礪奮進;歲記有余,廣外故事春華秋實。2022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網(以下簡稱“新聞網”)迎來了創辦20周年。20年來,新聞網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遵循網絡傳播規律,順應媒體變革趨勢,記錄下學校無數高光時刻,成為廣外師生及社會各界了解廣外的重要窗口。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我們明確了新時代的發展方向,也賦予我們新的時代課題。廣外新聞網將接續奮斗,整裝待發,立足新的時代續寫廣外新聞宣傳事業更加精彩的華章。

當前新聞網頁面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從單調的白紙到色彩斑斕的畫圖”
“校園新聞,一網打盡”是新聞網最初的口號。2002年1月1日,廣外新聞網正式運行。成立初期,新聞網堅持校園主流權威媒體的定位,及時地發布最新校園資訊以及校園新聞。彼時,一幅屬于廣外新聞網的鴻篇畫卷,正徐徐展開。
千禧年初,正是中國互聯網的初步快速發展時期,國家鼓勵高校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平臺,積極發聲探索。廣外新聞網的創辦是網絡時代的產物,也回應了時代對高校媒體建設、時事信息傳播的需求。

新聞網成立兩周年紀念???/span>
在新聞網兩周年慶典上,時任黨委宣傳部部長孔曉明指出,新聞網已經形成了“思想性、新聞性、互動性”的風格,通過深度報道關注校內外時政,挖掘深層次內容;擺脫了傳統校園媒體僅以發通知和會議報道的模式,豐富新聞內容;建立各種途徑接受校內外師生及社會的批評和建議,搭建了一個自由快捷的言論交流平臺。
為更好地服務于新聞網建設,2002年5月,黨委宣傳部成立廣外新聞社,黃汗為首任社長。據曾任新聞社社長的2001級校友、《羊城晚報》羊城派編輯部強國號工作室副主任孫婷婷回憶,在人員配置上,新聞社由核心的采訪部、編輯部,和技術部、秘書部構成。分別負責新聞網的內容策劃、采寫和編輯等工作,新聞網的日常技術運營維護及管理新聞社日常事務性工作。而在硬件資源方面,據校友、新聞社記者、《南方日報》經營系統藍虎公司負責人李文龍回憶,初期硬件設施很簡樸,發出來的也是純文字、沒圖片沒色彩的新聞。一開始只有黨委宣傳部專門騰出來的一個辦公室和幾套舊的辦公桌椅,新聞社建立以后,宣傳部專門給新聞社配備了工作電腦、數碼相機和U盤等設備。日常工作中,指導老師經常給學生記者們做業務指導,協調各類事務,盡最大努力完善各種條件,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為新聞網的運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005年新聞網頁面
2004年,黨委宣傳部對新聞網進行改革,將新聞網與校報合并,形成“報網合一”的發展形勢,是“一次采集、多次生成”采編業務模式的較早實踐者。據2003級校友、南方雜志社時政部主任林若川回憶:“當年新聞網,不僅在廣東高校,甚至在全國高校里都是比較領先的,是廣外的一張靚麗的名片?!眻缶W融合后的新聞網積極鼓勵學生關注校內外新聞時政,不斷推出優秀新聞作品。在新聞網五周年成果展中刊登的新聞網見證的廣外歷年備受關注的、高點擊率的大事件里,如“第八屆民運會”、“2007年大運會”、大學開放日等大事件受到廣泛關注,其中2004年的“‘東方貓王’受聘為我??妥淌凇币晃?,點擊率高達58996。這不僅反映了新聞網記者與學校及社會同頻共振的專業精神,也反映了廣外師生對新聞網一如既往的肯定和支持。
“專業、可靠、活潑?!边@是大學城校區新聞社首任社長、新華社記者吳燕婷對新聞社記者的印象。新聞社成立后每年定期招新、不斷吸納對新聞行業有興趣的學生,一如新聞社社訓“做新聞事業,交一生朋友”,“經過報道流程、采寫編評等專業訓練,每位社員在面對新聞任務時都能獨當一面?!辈簧偃缃裨谛侣勵I域的校友都贊許道。他們覺得廣外新聞社的架構與工作方式和真正的新聞媒體非常相似,能夠幫助他們走上崗位后比其他新人更快地適應媒體工作模式。廣外新聞網“立足校園、放眼全國乃至世界”的專業發展模式,使參與者與關注者都能從中受益。廣外新聞人以“講好時代故事”為初心和使命,以積極的姿態努力成為廣外精神的建設者和弘揚者,為日后的蓬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聞網五周年慶宣傳部工作人員和學生記者合影
在新聞網發展初期,前輩們篳路藍縷,極盡構思,工筆勾勒,讓新聞網的建設從單調變為多元,為新聞網事業的有序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廣外新聞網從一張單調的白紙,經點染鋪展,逐漸成為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
百舸爭流,揚帆引航
————“‘三多’‘三深’講述鮮活廣外故事”
互聯網信息迭代發展,各大校媒百舸爭流。廣外新聞網要講好鮮活廣外故事,就需要有思想的“坐標系”,更需要有原則的“主心骨”。早在2011年,校黨委宣傳部便提出了廣外新聞宣傳工作要以“政治性、學術性、時效性、平衡性”為引導,正確把握新聞輿論導向,并提出“三多”、“三深”原則,即多報道師生中鮮活的新聞故事,多報道有特色的學術文化活動,多策劃深度報道;深入解讀學校辦學思想、發展戰略,深入挖掘基層新聞素材,深度揭示學校重大活動、重大項目、重大業績的背景、動因與意義。肇慶學院副校長、廣外原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文濤表示,“政治性”放在第一位,強調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學術性”強調的是大學是自由的學術共同體,新聞網要講好學者、學生、學科、學風故事;“時效性”是新聞稿件的生命,要求及時報道學校的中心工作、重大發展成就以及師生關注的熱點事件;“平衡性”則要求新聞網平衡好學校各校區、各群體的報道需求,全面關注學校各個領域的建設與發展。

新聞網記者拍攝的2011年深圳大運會開幕式

新聞網記者拍攝的作品獲亞洲青年攝影大賽三等獎
在“三多”、“三深”原則指導下,新聞網不僅不斷發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主題宣傳報道,還不斷推出貼近師生的、有溫度、接地氣的專題報道?!熬W評天下”“媒體廣外”“校園文學”“高教前沿”等欄目和“光影檔案”“廣外達人”“校園搜索”“周五特稿”“特別策劃”等品牌專題,記錄著科學研究、學術思想、校園生活、文藝文化等五彩斑斕的廣外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關注全國時事熱點、呼吁師生凝心聚力的“云山時評”欄目一炮打響,在2011年開設當年即獲得廣東高校校報好新聞評選中的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1項三等獎的好成績,“云山時評”成為廣東高校新聞評論的佼佼者。

新聞網十周年慶

新聞網籌備大學開放日新聞發布會報道
近十年來,新聞網進入深入發展階段,廣外新聞人遇上了時代的“東風”。據新聞社記者、2009級校友王雨渤回憶,校內外的大型活動非常多,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接連舉辦,廣外新聞網積極參與其中,各大活動中都有廣外新聞網人的身影。2012年廣外第三次黨代會、2013年紀念梁宗岱誕辰110周年活動、2015年建校50周年華誕、2016年人民藝術家王蒙講座、2017年新增應用經濟學博士點和2021年新增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19年廣外第四次黨代會、2020年入駐廣州知識城、2020至2022年抗擊新冠疫情……二十年來,廣外的一樁樁、一件件,無不被新聞網傳播、記錄和見證。廣外新聞網以優美的筆觸和鮮活的鏡頭記錄了學校改革發展一件件重大事件、重大活動,記載了學校收獲的一串串累累碩果,見證了廣外人一段段勵精圖治、拼搏進取的奮斗歷程,講述了一個個廣外人砥礪奮進的感人故事。
廣外新聞與廣外的發展緊密相連,記敘的廣外故事承載了廣外人的精神家園、記錄了廣外二十年變遷史。廣外新聞網以其優美的筆觸和鮮活的鏡頭繪就了一幅生動靚麗的畫卷,以其作為傳播者、記錄者、見證者和推動者的使命擔當完成了一段歷史的書寫。

采訪諾貝爾文學獲得者、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

報道2016年王蒙作客廣外

報道廣外創作首部大型原創話劇《宗岱的世界》
接續奮斗,春華秋實
——“打造中國高校最好的新聞網”
“要打造中國最好的新聞網”。二十年來,新聞網始終不忘最初的辦網目標。如今,各大社會媒體上關于廣外的報道大多引用或轉載自廣外新聞網,充分反映了新聞網是外界了解我校的窗口,是校內師生溝通的平臺、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2015年英文網新頁面上線

2020年英文網根據當前流行趨勢進行改版
二十年來,廣外新聞網的前端頁面和后臺編輯系統多次改版,以適應當下媒介發展形勢以及師生的閱讀需求。新聞網始終堅持以導向為魂、內容為王、技術為先,鍥而不舍地追求高質量發展,堅持做到“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新聞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到哪里”,既迎合時代發展又葆有自身特色,成為華南地區高校網絡新聞媒體中的一抹亮色。經過深厚儲備與蓬勃發展,新聞網一鼓作氣斬獲諸多榮譽:2010年、2014年廣外新聞網分別獲得“廣東省十佳校園媒體”稱號,在“2012中國最受媒體關注大學排行榜”中,新聞網進入排行榜百強;2014年,廣外新聞網被省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委員會評為“十佳網站”,2020、2021年分別獲“廣東省優秀校園媒體”稱號……看到新聞網摘獲累累碩果,當時參與競選“十佳校媒”的新聞社代表張純和時任社長王雨渤都并不意外,他們笑談:“10萬的點擊率對于校園網站實屬不易,我們都感到很自豪”。

報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論壇

報道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年會

報道省第十屆大學生運動會在我校開幕
提到廣外新聞網的影響力,胡文濤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可從三個維度展現新聞網吸引力和影響力:一是校內師生的關注度,在這一方面,新聞網備受廣外師生重視。他回憶:“幾乎每一個員工,早上到辦公室第一時間,看的就是廣外新聞網”;二是社會方面對新聞網的態度。廣外新聞網在眾多兄弟高校新聞網中,以其優秀的稿件質量、較高的網絡點擊率被公認為華南地區高校最好的網絡新聞媒體之一。新快報、南方都市報等知名媒體常常轉載新聞網策劃的專題報道;三則是新聞網成為了廣外師生和社會各界獲取廣外資訊最核心的平臺。在二十年的建設中,新聞網的報道涵蓋校內各方面,為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精神共享提供了平臺,成為了廣外歷史、人文故事、精神生活的見證者、記載者,是廣外人共有的精神家園。

廣外新聞網獲得“廣東省十佳校園媒體”稱號

“優秀校媒”榮譽證書
從點擊率首次破萬的報道到進入“中國最受媒體關注大學排行榜”百強;從五周年時的新聞網歷年成果展到十周年時成立媒體人校友會;從當時的“報網合一”再到如今加快融媒體中心建設,新聞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歷程,逐步辦出了質量,辦出了品牌,辦出了知名度美譽度,辦出了吸引力影響力。
二十年接續奮斗,二十年春華秋實。在取得矚目成績的同時,新聞網依然在不斷精進,在內容和平臺上進行探索和創新。二十年是新聞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新聞網一個新的起點。

專題策劃報道新增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媒體融合,再續華章
——“四個一”打造立體化全媒體新聞宣傳矩陣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為適應當今時代媒體發展新趨勢,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2022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融媒體中心在校領導的指導和支持下建立。融媒體中心負責運營管理“一報”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報》、“一網”即廣外新聞網(廣外英文網)、“兩微”即大學公眾號和大學微博和“三個其他新媒體平臺”即大學抖音、大學B站、大學視頻號等平臺?,F任黨委宣傳部部長、融媒體中心主任申明浩表示,廣外融媒體中心將致力于打破新舊媒體的壁壘和界限,充分整合優化全校新聞資源,推進校園媒體深度融合。融媒體中心計劃通過打造“四個一”,即“一個宣傳矩陣”、“一支多媒體新聞團隊”、“一個聯動協同機制”和“一個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全方位、立體式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

2020年英文網新頁面
廣外融媒體發展中心建設具有良好的傳統和基礎?!稄V東外語外貿大學報》辦報歷史久遠,在廣州外國語學院和外貿學院合校之前就已有校報,1995年合校后辦了首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報》,目前辦報已超過440期。2004年新聞網與校報合并,開始實踐“報網合一”管理模式,廣外是較早探索媒體融合的高校之一。多年來,廣外緊跟時代潮流,大力推進紙媒與網絡媒體融合發展,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通過實施校報編輯部與新聞中心合署辦公和整合新聞社學生隊伍,促進人員隊伍融合;通過建設電子校報平臺等,促進平臺融合。
除了校報和新聞網等傳統媒體持續發力外,學校官方公眾號和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也發展迅速。廣外官微公眾號粉絲數已突破20萬,2017年獲年度廣東高校(本科院校組)新媒體影響力一等獎;2018年入選“中國大學官微百強”;2022年位列廣東省高校微信公眾號綜合影響力周榜單第3。官方抖音賬號自從2020年開通至今制作出了許多師生喜聞樂見的作品,至今總瀏覽量已高達350萬。

“戰疫廣外人”相關專題報道(部分)

融媒體新聞作品(部分)
新機遇,新挑戰。融媒體中心建設也給廣外新聞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申明浩認為,融媒體中心要注重與社會主流媒體共同策劃,深入挖掘學校重大成就、辦學特色、鮮活故事,在社會主流媒體各種平臺推出各類深度報道和鮮活報道,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學校良好的形象。要調動并整合學校的宣傳力量和教育資源,提升“多語講中國”的國際傳播能力。讀懂中國,放眼世界,依托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等重點學科,組織調動學校多語種、國際傳播等學科專業的資源力量,發揮學校英文網、多語種網站等平臺作用,開展研究、翻譯和傳播、宣介工作,面向國外傳播中國故事和廣外故事,展示良好的中國國家形象和大學形象。
廣外師生的需求也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在變化。當今的媒體形勢需要的是“采、寫、編、評、攝”都能行的復合型人才,這要求廣外新聞人不斷提升理論素養與業務能力,創新新聞內容和形式,向師生提供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新聞精品。心系新聞網建設發展的媒體校友們寄語廣外新聞人不斷提升媒介素養,做技術上的“多面手”,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

新聞社記者在大學城校區鐘樓前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新聞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初試啼聲到展翅翱翔,走過了20年櫛風沐雨、碩果累累的發展歷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外新聞網人將踔厲奮發,砥礪前行,加深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增強自身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以勤勞的雙腳、獨到的慧眼、深邃的思想和優美的筆觸,打造更多有力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精品,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書寫廣外發展奮進的新篇章。